最近一兩年時間,比亞迪的存在,物理地改變了國內汽車市場的格局和產品迭代的方向,從去年的第五代DM技術,到今年的全民智駕、兆瓦閃充,比亞迪每一次從“技術魚池”撈魚,都讓很多同行倍感壓力。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,比亞迪成為了很多同行的“眼中釘肉中刺”,很多同行各種攻擊,讓比亞迪陷入了自證的困局,不過對于技術的執著追求,也在很多時候,讓很多同行“眼前一黑”。
比如3月份推出的兆瓦閃充,就讓比亞迪相當寂寞,因為背后根本就沒有“追趕”,比亞迪唐L(配置|詢價) EV和漢L EV(配置|詢價)都上市兩個多月了,市面上仍然沒有第三款支持1000V高壓平臺,且充電功率能拉到1000kW的純電車型。可以說比亞迪在直流超充這一塊,一下子就從很多人都看不上的“看客”,成為絕對意義上的主角,短期內兆瓦閃充很難成為行業普及性的技術,因為電池技術、充電技術的門檻太高了!
而這里就不得不提到比亞迪的“技術魚池”,按照比亞迪的說法,比亞迪沒有一項技術是倉促出手的,等到能夠被充分曝光的時候,就算還沒有量產發售,可能也已經具備量產條件。所以在網上也是,當我們看到關于比亞迪某項技術或者某款產品的信息時,可能用不了多久,就直接發布了。
日前,比亞迪一項名為“無線充電系統、方法、車輛及可讀存儲介質”的專利正式公開,按照相關專利說明,這項技術通過高度集成的能量轉換電路,實現高壓動力電池與低壓車載設備的能量雙向流動,能量轉換電路與高壓側設備和低壓側設備連接,用于接收外部能量并將外部能量分配至高壓側設備、低壓側設備,并用于實現高壓側設備和低壓側設備之間的能量傳輸。
說得簡單一點,就是比亞迪這套無線充電技術,可以實現效率極高的充電,綜合效率能達到95%,其動態調諧和抗偏移技術,使車輛在停放偏差10厘米的情況下,依然能保持高效充電。
其實無線充電,已經不是什么稀奇玩意了,現在很多手機就搭載了無線充電技術,很多汽車廠商也進行過車輛無線充電的嘗試,但是整體的表現不是很令人滿意。一方面能量轉化率低,因為車輛和充電底座不可能像手機和充電板一樣完全貼合,所以可能花了10度電的錢,結果只充進去了三四度電。二是對車輛和充電板的對齊度要求很高,稍微偏移一點,可能就無法啟動無線充電了,所以嚷嚷了這么多年,還沒有一家車企實現量產無線充電。
比亞迪這一套專利,就解決了上面兩個問題,不僅能夠轉化效率很高,能夠達到95%,甚至要比一些有線充電樁還要高。而且車輛和充電底座也允許有偏移存在,只要偏得不是很離譜,基本上都能啟動充電,有效提升了方便度,畢竟車輛和充電底座對不齊,我們也沒法手動搬著去對齊,所以這就解決了大問題。
當然看到比亞迪這一套無線充電專利的公布,我們也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測,如果比亞迪將駕駛輔助技術和無線充電技術結合起來,通過近場通訊技術,是不是在未來一段時間,就能實現車輛的自動充電,實際上現在很多車型都已經可以實現車位到車位的駕駛輔助,但是由于沒有無線充電,所以想要充電,必須得拔槍。
但是有了無線充電技術之后,用戶到商場、家門口之后,就可以直接下車了,車輛通過高級別的駕駛輔助,能夠自己行駛到設定的無線充電車位,通過近場通訊,自動開啟地鎖或者抬桿,車輛就可以自己停進車位,并且啟動充電,這樣一個完整的鏈路就打通了,想想還是很有意思的。
所以其實當比亞迪發布了有線充電的兆瓦閃充技術,已經在很大程度成為了現階段,也就是固態電池出現之前,充電效率的天花板了,而比亞迪的這項無線充電技術專利,讓我們對代客泊車+自動充電的組合,更有期待了,也希望比亞迪如果量產這套技術,一定要把代客泊車、自尋車位這些技術和功能都打通。